面對Covid-19危機
過去9個月,Covid-19瘟疫嚴重打擊酒店及旅遊業工人的健康、生計、工資及就業穩定。國際旅行的限制、邊境封鎖及封城令國際及國內旅遊業大幅衰退。
在2020年4月,國際勞工組織預測,亞太區14個國家將有1,530萬名旅遊業工人失去工作。但情況急速惡化,該區超過4,800萬旅遊業工人在2020年首6個月失去工作。以泰國為例,81%旅遊業工人失業,政府的旅遊部門宣佈9月份將再有10萬旅遊業工人失業。
早在2020年2月,我們的酒店及度假區成員觀察到,由於國際團體訂單取消導致酒店入住率下跌。情況在3至4月惡化,入住率跌至低於15%,同時該區包括東京奧運會的大型活動延期。
從4月到7月,我們的成員在酒店及度假區入住率跌至0%及暫停營業的時候爭取保留工作。很多工人被逼回家,用盡所有有薪病假和年假後被逼放無薪假。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工資,我們的工會在多個國家談判後保留50%至75%基本工資,也有保留全數基本工資的例子。
但正如印尼萬怡酒店(Courtyard by Marriott)工會指出,基本工資的50%相等於法定最低工資的一半,不足以應付基本生活開支。雅高(Accor)及萬豪(Marriott)等主要國際連鎖酒店集團亦容許酒店東主支付貧窮工資,甚至不支付工資。
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輕易就可以讓工人留在家中而不扣減任何工資,從而為防止Covid-19蔓延作出貢獻。然而這些企業選擇不這樣做。現在酒店工人就如其他在職貧民一樣,為生存在街上尋找任何種類零散不穩定的工作。
正如菲律賓的全球房務行動(Global Housekeeping Campaign, GHC)團隊發現,很多房務部的合約員工在沒有經濟援助下連基本食物開支也無法負擔。他們低薪、不穩定的工作意味著在瘟疫前他們已經很脆弱。而現在他們處於貧窮。在多個國家,我們的工會要求政府向受瘟疫影響的工人提供經濟援助。
今日我們主要爭取目標為保障就業,確保旅遊業復甦後我們的成員可以復工。
現時一些國家透過雙邊協議容許有限度的商務旅行,一些地區的國內旅遊亦已重開。但大部份都仍然停頓。一些地區,例如馬爾地夫、布吉和峇里,雖然計畫重開,但每當發現新的感染個案,就會持續封閉。
這種情況將持續至2020年底。毫無疑問,會帶來非常嚴重的社會、經濟及環境後果。
超越旅遊業:社會及經濟衝擊
我們必須重溫瘟疫爆發前旅遊業的經濟規模,以全面瞭解是次危機的嚴重程度。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資料,2019年有15億國際旅客,88億國內旅客。國際旅客花費達1.5萬億美元,旅遊業占全球服務出口29%,占全球貿易7%。
在2019年,全球旅遊業直接雇用超過3億人,包括1.44億住宿及餐飲工人。超過半數是女性(占54%),青年工人占很高比例。若我們加上間接雇用,全球每10個人當中就有1人在旅遊業工作。
UNWTO估計,目前全球超過1.2億個旅遊業職位收到威脅。但更大量被旅遊業間接雇用及被非正規雇用的工人被推向失業和貧窮。
在2020年,國際旅客人數由15億跌至4億,出口量減少1.2萬億美元。影響將蔓延到其他依賴旅遊業的產業,包括餐飲、零售、運輸。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資料指,溢出的影響將導致3.3萬億美元經濟損失。
衝擊不限於社會及經濟面向。聯合國近期一個旅遊業政策報告指,缺少旅遊業收入下,很多保育生態及文化遺產的地點失去雇用工人及維護修復所需的經費。在旅遊點維持生態可持續性的工作難以為繼。隨著更多工人在農村和海濱失去生計,他們將被逼開墾新的田地,或透過捕魚、狩獵和伐林維生,對環境帶來嚴重影響。
文化遺產方面,一些地點可能因失去收入而失修,導致永久損毀,無法重開。
旅遊業危機對社會、經濟和環境帶來廣泛影響,不止說明Covid-19的毀滅性。更重要的是,這種情況反映政府必須投入公共資源,將協助旅遊業可持續地復甦列為優先處理的議題。當中的核心是為酒店及旅遊業工人提供就業保障、社會保障、收入援助,以及保障他們的職業安全健康。
「我們不是冗員。我們已經準備好!」
保障酒店及旅遊業工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旅遊業將在明年復甦,而產業必須為此做好準備。準備包括健康及安全守則、設施,以及有技術和經驗的工人——亦即我們的成員。
政府必須協助中小企,尤其是小型酒店去留住工人。大部份酒店工人被中小企僱用。這些小型酒店及渡假區需要重訂交稅、償還貸款及水電費用的期限,取得貸款,以及其他類型的援助,以免破產及裁員。這些援助只應該提供給留住工人及支付全數工資和福利的酒店和渡假區。對於真的無力支付工資的小型酒店及渡假區,政府應該直接向工人提供收入保障。
至於大型全國性及國際性連鎖酒店及集團,政府應該強制不解僱工人,提供全數工資和福利及尊重工人權利——包括健康及安全。全國性及國際性連鎖酒店及集團不能用2020年收入大減作為拒付工資或裁員的理由。在瘟疫之前,他們賺了數十年巨額利潤。政府必須執行旅遊業復甦政策,要求這些企業動用資源支付全數工資,及確保工人的職位穩定。
我們必須清楚明白,留住工人是對旅遊業復甦的投資。
任何將工人列為冗員(redundancy)或直接裁員的僱主實際上阻礙了旅遊業復甦,必須被問責。
馬來西亞雲頂世界(Resorts World Genting)的案例說明不留住工人的代價。在2020年5至6月,短視的管理層將2,818名工人及155名行政人員列為冗員裁減。資方不但侵犯工會權利拒絕與行政人員工會GMBEU談判,更在曲解「冗餘」的情況下大規模裁員。
「冗餘」的意思是,產業不再需要某個特定工種及該工種涉及的技能。在這種情況下,工人可能要轉換崗位或自願離職。可是,只當該工種不再存在,或產業不再需要該工種涉及的技能,這種情況才可被合理化。在暫停營業的酒店和渡假區,這些工種並非冗餘。隨著設施重新開始營運,以及國際和國內旅遊重新開放,企業馬上需要這些工種。
雲頂世界在大規模裁員3週後重開,結果缺少工人,令設施無法全部重開。同一時間,我們的成員被逼做平日兩至三倍的工作量。缺少工人是因為五至六月的裁員,說明被裁的工人並非冗員,而是被需要的。他們的工種仍然存在,他們的技能對於企業全面重新營運有必要。
在8月9日對東盟議員進行的簡報中,國際食品勞聯亞太區秘書以雲頂世界的案例說明在住宿、旅遊、餐飲業保障就業的重要性。隨著逐步復工,客戶會要求在更安全和穩定的環境享有更好的服務。這一切都有賴我們有技術和經驗的成員。
與此同時,老闆正利用這個危機攻擊工會。雅高在印尼峇里的努沙杜瓦海灘度假村索菲特酒店(Sofitel Nusa Dua)解僱拒絕接受「自願」無薪安排的工會領袖。雅高在峇里的費爾蒙沙努爾海灘酒店(Fairmont Sanur Hotel Resort)更以強制「自願」離職的方式不公平解僱38名加入新成立工會的成員。只有同意退出工會的工人可以繼續工作。在菲律賓馬尼拉的馬尼拉廣場假日酒店(Holiday Inn Galleria),管理層繞過工會談判,不公平解僱工會領袖及成員。工會成員人數從80名跌至17名。
「安全工作場所是我們的權利!」:酒店安全地重開,提供穩定的工作
在大部份國家,旅遊業需要數月才可復甦,很大程度取決於本地旅遊業及活動(婚禮、宴會、會議)逐步恢復,以及國際旅客重臨。
毫無疑問,復甦需要時間。這將是一個挑戰。其中一個挑戰是重建人們對旅行和入住酒店的信心。而信心取決於酒店及酒店-賭場-渡假區能否向客戶保證場所安全。
唯一確保酒店和酒店及酒店-賭場-渡假區安全的途徑是發展並執行完整公共衛生指引,並透過工會直接讓工人參與。
一間酒店的安全,說到底取決於工作穩定的有經驗、有技術的工人。只有有質素的服務可讓客戶克服恐懼和不安。而服務背後的經驗和技術建立這種信任。
必須有相應步驟確保每一個人——管理層、工人、客戶,都遵守公共衛生指引。要令工人遵守任何守則或指引並每日執行,必須良好的工作安排、增加培訓、提供穩定工作,以及工人積極的參與,決不能依賴懲罰及威嚇。
酒店及渡假區重開的時候,工人處於面對Covid-19的最前線。持續在封閉的酒店和渡假區與人群接觸,意味著在工作場所持續暴露於Covid-19的威脅。酒店是公共場所——用餐、休息、睡覺、娛樂、開會、工作,全都在封閉空間內發生。酒店工人持續在這個空間工作,需要健康地回家。
正如所有威脅工人健康的工作場所危害,唯一有效確保工作場所安全的方法是透過工會直接讓工人參與。透過成立由工會和管理層組成的安全健康委員會,一同執行完整的衛生指引,才可能營造安全的酒店/工作場所。
最後,衛生對於確保酒店安全及公共衛生非常關鍵。清潔工、房務員、洗碗工的工作需被視為必要的。他們不能被視為「低技術」,非核心工作,可以被外判甚至欠薪。工人的工作決定酒店是否安全。這是生命攸關的問題。工人的工作創造價值,而價值必須轉化為較高的工資和穩定的就業。
國際食品勞聯區域秘書在2020年5月9日就上述事項與世界衛生組織Covid-19特使納巴羅(David Nabarro)溝通。他說明零散就業(合約工或派遣工等不穩定就業)令工作場所變得不安全。我們已經看到很多企業持雙重標準:零散工沒有得到如正式工一樣的個人防護裝備(PPE)和權利。在一些產業,合約工被要求自行準備PPE,或PPE的開支在工資中被扣除。「零工合約」(沒有訂明工時)的工人,或候命的零散工人(沒有工作就沒有工資)必須在包括生病在內的任何情況下工作。他們也面臨不被叫去上班的威脅。這些情況都逼使工人隱瞞病情。
同樣重要的是恐懼的氣氛。合約工很容易被資方不續約(甚至只是不被叫去上班),加上低薪,意味著不穩定就業的工人害怕提出問題。酒店大量外判房務工作,意味著低薪、工作不穩定的房務員在面對Covid-19威脅下,更面臨因提出問題而被解僱的威脅。
在Covid-19時代脆弱的前線工人,只有在兩個必要條件下,才有能力建立安全的工作環境:穩定的工作,以及加入工會的權利。
「重建更好的旅遊業」:旅遊業可持續的復甦
Covid-19危機暴露全球旅遊業的脆弱。我們的國家過於依賴旅行團及國際旅遊營運商。過多開支花在事先支付的旅行套餐,在目的地的花費反而不足。
過多的旅遊業並不可持續。我們不能回到過去那樣。
生態旅遊及冒險旅遊產生更多污染,破壞脆弱的環境。聯合國環境署(UNEP)報告《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病》指出生態旅遊或自然旅遊需要更好的管理,確保沒有破壞生境,接觸動物或其他傳染病載體(例如昆蟲),增加將疾病從動物傳到人類的機會。Covid-19之類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出現,部份與生境受破壞及人類接觸動物有關。
政府在「重建更好的旅遊業」當中必須承擔更重要的角色,規管旅遊業,確保旅遊業對在地群體有貢獻,創造有尊嚴的工作,確保在地資源和環境受到保護和可以再生。
聯合國在2020年8月發表的政策文件《Covid-19與旅遊業轉型》(Covid-19 and Transforming Tourism)指,目前的危機是「改變旅遊業與自然、氣候和經濟的關係的機會」。路線圖的一部份是推動更可持續的資源運用,減少碳排放,推廣再生能源及減少污染。但這個路線圖亦「把人放在第一位」,重視保障生計、就業與收入,尤其是女性的就業和經濟穩定。
最終,政府必須直接在旅遊業的復原和長期可持續性上投資,增加公有和公營。這種投資和公有必須包括全面保護環境及文化遺產,有潛力在旅遊業創造數以百萬計綠色就業,有助保護環境及面對氣候變化。這是確保旅遊業可持續的唯一辦法。
[第一稿:2020年9月14日]